“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作者:明溦日期:疫情新闻

今年,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生平仅遇且毕生难忘的一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我们看见了社会的秩序,也看见了社会的乱象,因自己身处其中,便更加地记忆深刻。

2020年1月31日晚,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公布在初步研究中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当晚,线上线下的双黄连口服液被一抢而空。我们暂不考虑其中存在的对“抑制”和“初步研究”的误解,单看这种一抢而空的状态,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从前的板蓝根和日本家电抢购事件呢?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抢购风波的形成必然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双黄连事件来看,人们疯狂的抢购就有心理上的恐惧、焦虑以及对安全感的迫切需求。但回顾多种抢购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抢购风波”是群体从众心理的典型表现,更通俗地说就是跟风和随大流。

从众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指为和他人的反应、行为保持一致,或为了与周围的人相匹配而改变某人的行为。Deutsch和 Gerard早在1955年便开始了对从众心理的研究,研究指出从众行为的产生是源于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程度非常严重, 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一则很多人认为, 通常情况下, 万事跟着大家走, 就是安全的。二则很多人对某种商品的真实需求和消费欲望并不是很强, 但是看到别人去抢购, 就会产生好奇和跟风心理。就像是这次双黄连事件,许多人其实内心清楚双黄连的效果仍需验证或者效果甚微,但看见大批人去购买的行为还是会跟着购买,心中有着一种“反正这么多人都买了,我买了也不亏”的心态。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每个人都这么做,所以我觉得我也该这么做。”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极具感染性。我们总在潜意识里认为“多数即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从众心理呢?

第一点是人们害怕因为不同的想法而被孤立。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这些言语提醒人们, 如果你偏离群体过多, 会面临群体的压力乃至严厉制裁。对于同多数保持一致的人, 其他人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个别不同的行为, 人们多数情况下显示出厌恶、拒绝甚至有时还会整治一下。因此, 任何人对多数人行为的偏离都要冒一定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实际上已经养成了一种尽可能跟从多数人的习惯。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第二点是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从众能够降低我们思考和获取答案的成本。这一点在双黄连抢购事件中体现得更多。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内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恐慌和焦虑,当遇见一款有防御功能的药物,与其承担压力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成效,还不如跟随大众,即使犯错,也有大众和我一起承担犯错的后果。

“抢购风波”背后的大众心理

其实从众行为没有属性,不能单纯地说明其是好是坏,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我们要避免盲目从众,而应理性思考。也许,在遇到事情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分析,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全国“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 志愿者:刘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