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行告别的世界,我的爱与哀愁,且听风吟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不知不觉的,又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刻,万家灯火,夜色温柔。
夜风带走了白天的燥热。也让人沉静下来,想一想过去的这一天, 自己又失去了一天的生命了,而这一天,依旧是乏善可陈的。
习惯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变。总说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文章,却总是宁愿枯坐着也不想看书写字。“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也不灵了。去图书馆借的书还安静地躺在桌上,我也就偶尔翻一下,已经续借过一次了,马上就要到期。
今天看到网上有一个问答,你亲自见证过你亲人的离去吗?我把一条一条的回答以及每条回答后的评论都认真地翻看了一下。谁愿意去直面生死呢?生死离别是最让人痛苦的。
从小至今,我已经亲自目睹了两位亲人的离开。一个是我慈爱的外婆,一个是我的舅舅,可以说那些人的痛苦我也曾经历过,并且永远在内心最深处有个烙印。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从亲人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内心深处长久地处于一种愧疚感无力感。每每想起,都忍不住要流泪。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脆弱了。我说我是一个泪点低的人,记得小时候,只要大人们一说我,我的眼泪就会流下来,她们看到这个情形,便不忍再责备我。
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爱哭,因为生活不相信眼泪,为什么一想到逝去的亲人,我还是想哭呢?
人生,实在是太悲苦了。生亦何欢,死亦何悲?
我是个头脑迟钝的人,总感觉自己的感知能力要比别人慢半拍。我也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容易怀旧的人。
过去的岁月一去不回头,太阳曾经一次次升起又落下,春花秋月,四季的一次次地轮回着,日月星辰,亘古轮回,人的生命相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而已。
我们离开是必然的,小小的蝼蚁一般的生命,活着要经历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不断地得到又失去,最后,连自己的生命也要失去,归于尘土
活着,真是一件很苦的事,人不是朝生暮死的蜉蝣,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古人的智慧还能让人受益吗?记得我读到《菜根谭》里有一句:“念及生死,万念俱灰”还有仓央嘉措的诗:“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生和死,是两个极端,都说好不如赖活着,哪怕是活得再痛苦再折磨,也都想活着,不想死。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了,可以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现在是和平年代,一个变化很快的世界,似乎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就是金钱,这是个让人迷惘的社会,旧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仿佛被颠覆了,记得读书时,老师说人类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服务他人,但是现在,那些理想那些目标是那么遥远。

最想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小镇周围就是青山,河流,小桥,流水,我想有一个小院子,种植着我爱的栀子花,玫瑰花,茉莉花,百合花,梅花,还有一个小小的缸,种着莲花,最好还有一架葡萄,我喜欢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我还想在院子外面开垦一块菜园,种上四时菜蔬,到不远处的小河里去汲水浇菜,也在小河里洗菜 浣衣。我希望小河的水还是清澈的,没有被污染,它终日唱着欢乐的歌。
每天,林间的小鸟美妙的歌声会把我从香梦中唤醒,朝阳照进我的窗帷,不远处青山如黛,小河似练,我来到小院子里,和我的花儿们道声早安。然后洗漱完毕,去附近的小街上转转,和那里的乡亲们拉拉呱,在小街上随意地走走,看阳光一寸一寸地退到门口去了,青石板的街道,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看到同样古老的老宅子重门深锁,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楞上直楞楞地长满了飞蓬,寥落的院子里,杂草已经有一人来高,曾经那院子也有许多的花树,果树吧,它们的主人去了哪里呢?走过一条一条的幽静的小巷子,再转到新建的街上来,这里,是繁华热闹的生机勃勃的。我看到了生命的气息。
我努力想到记住我看过的每一张脸,因为,我的记忆力已经和我作对了,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不听我的话了,在和我捉迷藏。我要努力把它找出来。我出生在这个小镇的附近,我在镇上读过书,然后去了远方,远方有梦,有我追求的东西,我在他乡工作,生活,经过了几十年,然后我又回来了,一个人,回到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虽然物是人非,虽然斗转星移,虽然青丝已经变成了白发,然,这个地方,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会是我最后的归宿。
我并不孤独,因为我有回忆。

小时候,每每窗外下着小雨,一灯如豆,我看邻居们的热闹,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会很感慨。孩子们,如小鸟一样叽叽喳喳。
人间烟火,是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我会倒上一杯酒,用回忆下酒,与往事干杯。
当夜风穿过窗帷吹进脉脉的花香,当夜雨打湿了我的发丝,我会拿起一本日记本,轻轻地翻开,在那些泛黄的册页与字句中,去寻找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梦,我的爱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