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二婆婆很享受舅舅的捶打,慢悠悠地说:“松柏,你老母亲的房子照理呢就该是你继承,反过来说呢,她最后那几年的养老送终是不是也该你来?”
“对啊,是我,这不是老母亲自己提出想去四妹家看看的,去了她很习惯就留下了。”舅舅似乎挺委屈。
“没错,那个地方好,我们就喜欢去哪里。你老母亲喜欢新疆,喜欢四妹家,四五年的时间,在人家女儿家,一个外姓人家住,该不该给生活费?你自己说。”
“该给,母亲去世的存款不是都给她们了吗?”
“松柏啊,那个存款是你母亲的工资还是你给的零花钱?”
舅舅不再吭声。
“松柏,我的意见呢,房子还是归你,但是三妈毕竟已经说了房子给四妹家,现在我出个主意,你出一点钱把房子买回来,这个价钱呢,都是自家人,好说,过去点过来点都无所谓的,你一分钱不出,也说不过去,那不是跟抢一样了吗。”
“二伯母,我可没钱,我就算买了,也要等到卖了钱才能给四妹。”
“那好办,你现在就可以在咱们米家屋里卖,谁家愿意买,你拿上钱直接给老四家,就算买过来了,你再卖给米家的人,房子不还是姓米吗。”二婆婆给舅舅出的主意就是不管怎么样,房子只要还信米就是好事。
“现在谁有钱买呀,老母亲那个房子又破又旧。”舅舅一脸的不屑。
“你先给个价买回来,先把房子拿回来。”二婆婆接着对母亲说:“四妹子,我们这里的房子现在能值多少钱,你便宜点卖给你哥哥,毕竟他比你更需要。”
“好吧,哥哥给我两千块吧。”
“两千块,我这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钱,没有。”舅舅拧着脖子不高兴。
“二婆婆,你看着给个价吧。”
“松柏,你出一千六买下来。卖多少是你的本事。在屋里的有没有米家人愿意买米三妈房子的,要有钱啊,能拿的出来,不欠账啊。”二婆婆看着屋子里的米家亲戚。
“妈,我可不可以买?”三表舅伸手有点不好意思地问。
“有钱姓米就可以,老三,我晓得你有点钱,三妈这个房子虽然在街上,可房子可不如咱家的哦,你买起来做啥?”
“我想买过来,简单收拾一下,开个街头小饭馆,赶集天可以整两个零花钱。”
“你们是不打算管我了?”二婆婆使劲敲打水泥地面。
“妈,哪个说不管你了,我和老三还住在家里,就算街上开个小饭馆,平时也没啥人,赶集天忙一天,一点不耽误照顾你,放心好了。”三舅妈赶紧过来安慰二婆婆。
“那我们先买下来,不开饭馆,等到政府拆迁征购。”
“你都知道拆迁征购,松柏不晓得呀,等个十年八年,你等得起,松柏也等得起。松柏,不卖了,等到拆迁。”二婆婆明显向着舅舅。
“二婆婆,我等不到那个时候,谁知道十年八年以后啥政策,我现在就卖,卖给老三。”舅舅的本意终于显现,他就是要钱。
不晓得的人还以为舅舅赌钱呢,拿着自己的工资,拿着外婆的工资,现在还拿不住这个房子,一定要快快的出手。真搞不懂舅舅的钱都去哪里。
在舅舅的哀求下,二婆婆终于同意三舅舅买下了外婆的房,然后舅舅又从母亲手里买回外婆的房子。在米家人见证的情况下写好了合约,签字按手印,给钱。
舅舅拿到钱高兴地跑了。后来才知道是舅妈的弟弟欠了赌债,舅妈逼着舅舅要房子卖钱。
二婆婆看舅舅走了,把吃饭的那些米家亲戚都请了回去,剩下成都大姨妈和新疆王晓晓家的人,二婆婆叹了口气说:“松柏娃老了才有的罪受哦,这叫不积德。”
二婆婆又让三表舅和母亲写了合同,把房子买了回去。
毛毛出门的时候,二婆婆一直看着她的背影,然后拉着王晓晓轻声说:“你这个堂妹快走了。”
王晓晓心里一惊,心想,二婆婆太厉害了吧,连毛毛要出国都能看出来,简直就是神仙。
“是啊,回去之后她就要去非洲了。二婆婆,你太厉害了。”
二婆婆想说什么又没说,叹口气摇了摇头说:“你们王家人丁不旺啊,全是单传。”
王晓晓心里说,可不嘛,到弟弟这是一个,父亲本来是兄弟俩,结果小叔英年早逝,弟弟还生的是个女儿。好在现代社会,没那么重男轻女。
临走的时候,琪琪和芸芸主动跑到二婆婆跟前,颠起脚亲了二婆婆一下,还依依不舍的边走边回头,琪琪说:“祖婆婆,我和妹妹会很快来看你的。”
“不要,不要,走吧,走吧。”二婆婆看着王晓晓一行人离开,开始流泪,最后竟然嚎啕大哭,再然后转身扶着三舅妈回屋了。
琪琪说:“祖婆婆舍不得我和妹妹。”
房子问题花点钱解决了,至于以后舅舅还会不会闹腾,就以后再说了。(十年后龙凤镇古镇改造开始,外婆的祖屋被拆,赔了十几万,外婆的房子变成了二层中式商业建筑,成为商业街,二婆婆的房子没有征购依然还在,但成为当地的古建筑被保护起来。)
此时赶回成都不太可能。母亲和大姨妈都决定要去镇上谭婶婶家看看。
谭婶婶是和外婆最好的邻居,解放前后,谭家也算是龙凤镇的一家大户人家,有钱,有地,家里在遂宁城里还有好几个商铺,谭婶婶是谭家的童养媳,五岁到的谭家,没有人知道她是哪里来,叫什么名字。
谭家老大不愿意娶她,进城娶了洋学生,老二也不愿意娶她,直接跑出去当兵了。老三在镇上学校当老师,在谭老爹的高压之下娶了谭婶婶。
谭家老大的两个儿子送回来,老大夫妻俩参加了革命,老二当了国民党师长,又娶了两房小太太,大太太一气之下把三个女儿扔回龙凤镇,跟着一个商人去了台湾。
谭老三看着这几个孩子就发愁,那时候谭婶婶刚好肚子里怀着大儿子。没办法啊这些孩子就统一归了谭婶婶管教。
谭婶婶没文化,但很会教育孩子,每天晚上都会讲各种故事,王晓晓的母亲就是她的故事长大的。谭婶婶家到了解放的时候,加上自己生的三个孩子,谭家屋里一共八个孩子。
谭家不缺钱不缺饭,再多的孩子都养得起。谭婶婶经常会把王晓晓的母亲姐妹几个都喊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反正一屋子的孩子吃饭,谭老爷也不管,只要谭婶婶能管住孩子,对孩子们好,他就放心了。
谭老大的儿子比母亲大六岁,最喜欢带着母亲跑到街上买东西吃。他送回龙凤镇的时候病的奄奄一息,还是二婆婆给了一副汤药救了过来,二婆婆给他起了一个女娃儿名字叫花儿,大家都叫他谭花儿。
谭花儿和四妹关系也是最好,他经常把家里的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四妹,上学以后,只要放学就是先去外婆家找四妹,教四妹识字。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谭花儿的父母来龙凤镇接走了谭花儿兄弟两,走的时候,四妹还哭着追车,喊着:花哥哥不要走,花哥哥回来。
谭婶婶也最喜欢王晓晓的母亲四妹,她叫四妹四女子。
母亲去了新疆以后,她经常打听母亲的消息,直到母亲带着一家人回来,她看到父亲,还拉着四妹的手问:我看你那个男人脾气不怎么好,他对你可好啊?你要是受气,就回来,婶婶给你带孩子,让谭花儿给你找工作,他现在是成都的大官了,要是你不去新疆,嫁给我家花儿该多好。都怪你母亲啊,我让人去提亲,你妈死活不同意。
母亲之前一直不知道这件事,等到谭婶婶告诉她的时候,她已经带着王晓晓姐妹和肚子里的涛儿了。
后来,那一次母亲离开龙凤之后,谭婶婶还专门去找外婆吵了一架,埋怨外婆耽误了四女子。
大姨妈小时候就是孩子王,龙凤镇的孩子们都怕她,她力气大,嘴巴也厉害,谁不听话,她上去就打。谭花儿就被大姨妈收拾过,所以,他见了大姨妈就躲。
现在母亲也是老人,她们嘴里的谭婶婶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听到母亲喊她,她激动的抓住母亲的手泪流不止:“四女子,是四女子回来呀,我以为你妈妈走了,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回来了好,好呀。”
母亲问谭深深为什么不进城,一个人在这里生活谁照顾。谭婶婶笑着说:“谭花儿最孝顺,给她请了人专门照顾她,给她做饭洗衣服,她虽然看不见,但这个屋子住了几十年,非常熟悉,也摔不到。每周谭花儿都开车着回来看她。”
题外话:我经常想,外婆的龙凤镇有这么多的传奇人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尤其是都是女人,似乎龙凤镇就是女人的天下,外婆算一个、二婆婆算一个、这个谭婶婶也算一个,只要在龙凤镇生活过的人没有不知道她们三个人的。
母亲把王晓晓和两个孩子推到谭婶婶跟前:“谭婶婶,这是我的二妹,你见过的,她都三十多岁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时间多快啊,我也是当婆婆的人了。”
谭婶婶摸了摸王晓晓的头脸,说:“还是小时候的样子,还是那么好看。”
又摸了摸琪琪和芸芸,笑着说:“好乖哦,这两个女娃儿太乖了。四女子,你可有福气了。”
母亲把提前给谭婶婶买的营养品和零食放到她的床头,谭婶婶看不到,但耳朵特别好,她听到了,她说:“四女子,我的牙都掉了,吃不动了,花儿要带我去镶牙,我不去,都活不了几天了,还去花那个钱干啥。你要不要到成都去花儿家看看,他也退休了,在政府大院住,媳妇也走了快十年了。有时间就去转转,小时候就你们两人关系最好。”
故人见面说的最多就是回忆,谭婶婶最喜欢说花儿教母亲识字,说了四遍,每一遍都不一样,识字内容不同,吃的小吃不同,还有一次被外婆发现母亲不干活偷跑出来,到处找,找到谭婶婶家,谭婶婶帮着隐瞒,把母亲和花儿藏起来。
从谭婶婶家出来,王晓晓开玩笑逗母亲:“妈,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你的这个青梅竹马,要是你不出来,估计现在也是高官夫人了。”
大姨妈说:“你妈妈年轻时候喜欢她的人可多了,皮肤白,外号白豌豆,性格又好,见人就笑,长得又乖,提亲的人都踏破门槛了,你外婆一个也看不上。”
“也许是我爸的原因,他在等我妈,这就是打不散的缘分,我妈就是千里之外都要追着来还债,伺候了我爸一辈子。”
王晓晓也挺可惜母亲的这段缘分,这个比母亲大六岁的谭花儿究竟什么样,王晓晓还真的有点好奇。
王晓晓问大姨妈:“大姨妈,那个谭花儿走的时候多大?我妈多大?为啥我外婆不同意他俩?”
“你妈那时候才多大一点,还不到十岁,谭花儿十六岁了,他爸爸来接他的时候已经是解放军的大官了,专门坐了一辆军人坐的那种车,还带着几个警卫员,那阵势就说明官位很高。给你妈提亲的是谭婶婶,她喜欢谭花儿,也喜欢你妈,她说先定下来娃娃亲,等你妈长到十六岁再办婚事,可你外婆死活不同意,说门不当户不对,为这事,谭婶婶好久没和外婆说话呢。”
“那我妈知道吗?”
“你妈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个啥,外婆也不让给她讲。”
“那个谭花儿长得啥样?”
“他离开的时候还很瘦,个子也不高,后来参加解放军,穿着军装回来,也长高了也好看了,你外婆还说,四妹子和他没的缘分啊。”
“他当兵回来没再找我吗?”
“怎么不找,还是一样的每次回来都看你妈,还给带花头绳、花手绢,还有书包和作业本,对你妈可好了。再后来,他调去了北京,说是上什么学,再没回来。等他再回来的时候,你妈已经跑新疆了。”
“阴阳差错啊!我妈怎么是这个命啊,太可惜了。”
“二妹,见到你老子可不要乱说话哦,你老子的心眼比针尖还小。”母亲提醒晓晓。
王晓晓笑着说:“我一会就给我爸去讲,你有一个青梅竹马。”
命中注定啊
看二婆婆这几章,感觉好玄妙,我在想认识的长辈里有没有这样的能人,可惜无从考证,都已仙逝。 毛毛是要在非洲出事故吗,太难受了……难道小婶只能留下一个毛红吗?
二妹会有第三个孩子?怎么可能?是小惠出轨了吗
小惠不会出轨
再找找
是的,尤其是婚姻
那就好,看的好纠结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