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我们究竟是被家人绑架,还是成全?

作者:明溦日期:娱乐新闻

文 | 有料的文史*autumn

你很难想象,所有的电影都围绕“家庭”展开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一生未婚。你也很难找到一位像小津一样把家庭拍到极致的导演。

《东京物语》是小津安二郎最负盛名的作品。一对老夫妻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东京看望儿女,当社区医生的大儿子忙于照顾病人,开美容院的大女儿忙于赚钱,老两口渐渐明白了儿女们的处境。只有守寡的二儿媳纪子对老人很是孝顺。十天之后,老人踏上回家的路。不久,母亲病危,儿女们从东京赶回,举行葬礼。

《东京物语》:我们究竟是被家人绑架,还是成全?

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它过分“平淡”的剧情可能会劝退很多人。德国导演德文斯说,通过小津的电影,我们看见了全世界所有的家庭,看到了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自己。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可能也会看到自己的家庭。

一、传统家庭制度解体后,渐行渐远的两代人

《东京物语》拍摄与1953年,二战结束的第八年,日本经济开始复苏。父母与未出嫁的小女儿生活在乡下,成年的孩子远走他乡,大儿子、大女儿以及守寡的二儿媳都在东京定居生活,三儿子独自在大阪工作。传统的、共聚一处的大家庭在经济发展面前土崩瓦解,随之丧失的还有父亲的权威。以前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与老伴来到东京,一直处于被安排的地位,被儿女扔到热河去旅行,被女儿教训要少喝酒,被迫离开美容院在街上晃荡寻找借宿地……他们在儿女家客气、尴尬而疏离,离家前的愉快心情荡然无存。母亲葬礼结束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悲伤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大女儿惦记着母亲留下的腰带,为了工作都要马上赶回东京。

《东京物语》:我们究竟是被家人绑架,还是成全?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写照吗?儿女们离家去城里打拼,父母生活在家乡,因为工作繁忙,见面的机会变少,两代人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变得越来越少。

二、以血缘为基础的孝文化,渐渐以责任取代了情感

小津安二郎镜头下的家庭都是那种受礼节与传统约束,以含蓄为美德的家庭。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提倡孝道,但又坚信不能给对方添麻烦。所以在《东京物语》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让人觉得辛酸的情节:孩子们没有空,让父母去热海游玩,旅馆太过吵闹,晚上无法睡觉,也绝口不提,只是一味说好;女儿说家里晚上有聚会,不方便留宿,老两口只能打包行李出门,父亲笑着说:“终于无家可归了。”离开东京前,夫妻俩坐在一起聊天,微笑着来来回回说了好几次“我们是幸福的”,从犹豫到肯定,最后终于说服了自己。有点冷漠的大儿子,市侩的大女儿,乃至于有点贪玩的三儿子,他们并不是什么坏人,只不过有了自己的生活,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反而是守寡八年的儿媳妇带着老夫妻在东京游玩,葬礼之后陪伴父亲。

《东京物语》:我们究竟是被家人绑架,还是成全?

我们这种以血缘为基础而倡导的孝文化,好像慢慢地更多地以责任取代了情感。很多人说,看完电影的时候,下决心要好好陪陪父母,但是落到实处的又有几分呢?

三、孤独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一生未婚的小津与母亲一起生活,1962年,母亲去世,小津正在拍摄《秋刀鱼之味》,里面的角色单飘惨然说道,“人到头总是是一个人,单独一个人啊”。第二年,小津去世。

《东京物语》中,守寡的纪子也说到,“白天过去,夜晚来临。但什么也没有发生,我觉得有点孤独,我的心好像在等些什么……”

《东京物语》:我们究竟是被家人绑架,还是成全?

站在东京母亲说,“东京这么大,如果有一天走失了,恐怕一辈子不能再相见”;在热海的堤岸上,两个老人一前一后走着,孤零零;老父亲收拾着行李说,“我们无家可归了”……影片的结尾,儿女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像一阵风,留下父亲一个人独坐望着门前,对邻居感叹,“一个人生活,我觉得日子会很漫长。”小津安二郎对孤独多么理解才能拍出这样的画面。我们不必等到年老,现在的都市生活已经开始让我们与孤独为伴了,未来还有漫长的岁月。

《东京物语》差不多是七十年前的电影了,但是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家庭关系依旧在上演。纪子回答京子说,“生活令人失望,是的”,但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一点思考:

三儿子说,“千万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在”,几天之后就收到了母亲病危电报。我们常常一边下定决定要好好对待父母,一边又嫌弃他们太过烦人,然后就这样自私地过着日子,直到没有机会。时间永远不会重来,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