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作者:明溦日期:娱乐新闻

文 | 有料的文史*autumn

前段时间最火的电视剧,毫无疑问是《三十而已》,顾佳手撕小三的剧情天天上热搜,也炸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家庭主妇到底算不算独立女性?

同一时间引人关注的还有一则日本新闻:一位妈妈在超市买土豆沙拉,被旁边的大爷指责,“为人母亲,土豆沙拉什么的,好歹要自己做吧。”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去年,韩国出了一部男性抵制,女性推荐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结婚生子,辞职在家的金智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患上了心理疾病。

这样的问题并不新鲜。1982年,日本全国三十八家纸媒就连载了记者斋藤茂南的系列报道《妻子们的思秋期》,探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男人们背后的女人们:当丈夫出征企业前线时,妻子们在大后方的家里承受着种种悲苦,甚至跌入酒精的陷阱。将近四十年过去了,日本妻子们的革命并未成功,反而陷入了新的思秋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妻子们的思秋期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此,这本书今年在国内出版了。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不妨跟着书中几位中产家庭主妇的诉说来寻求一下这些不幸背后的共同原因。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一、二分之一的男人与二分之一的女人组成的家庭

如果说少女心事是思春的话,那么妻子们的心事就是思秋了。这本书中出现的妻子们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跨度很大,她们的丈夫无一例外都身居大公司管理层,属于生活不愁的中产阶级。在外人眼中,她们是婚姻成功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但是揭开家庭的盖子,里面却一言难尽,不少妻子们太过寂寞与痛苦,不得不借助于酒精,最后患上了酒精依赖症,入住精神病医院。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一段好的婚姻,双方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共同经历喜怒哀乐,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享生活的乐趣。但在现实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往往是二分之一的丈夫与二分之一的妻子共同组成了一个荒芜的家庭:丈夫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在生活上却一窍不通,不理家事,对孩子也不上心,像个巨婴。反过来,妻子们在生活上包揽一切,牺牲掉自己的工作,成为了家庭保姆,或者说帮助丈夫们投身于工作的工具。日剧《坡道上的家》不正是这种关系的呈现吗?

男女有别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这种模式能够长期存在,并成为主流思想,个人要对抗实在太难。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单身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二、男性优先的社会,女性价值何在?

斋藤茂南写作之初是想记录奋战在经济第一线的日本上班族,来展现经济大国的真实模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却被男人们背后的女人们所吸引,当丈夫们在企业奋斗时,妻子们在家里承受着各种悲苦:婆家的刁难,独自的寂寞,付出却无所得等等。女性在职场上本处于劣势,结婚之后不得不辞职回家,依赖于丈夫生活,每日辛苦劳作,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得不到一点尊重。身为妻子,身为家庭主妇的存在价值在哪里?没有自我价值能够生活下去吗?当孩子们长大离家,妻子们从母亲的身份卸任之后,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应该在哪里发挥自己的精力呢?所谓各种兴趣班也不过是变相消费丈夫的钱而已,能够利用所学开辟一番天地的人,少之又少,妻子们身而为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三、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真的适合人生活吗?

丈夫们的生活似乎也称不上幸福。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在力争上游,身为大公司的一员,男人们早出晚归,下班后应酬到深夜才能回家,周末时间也常被工作挤占。从小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教育,男人们每日沉迷于工作,从不质疑自己做的事情,连抱怨也没有,只是高效、勤奋地工作,不断地升迁,最终被工作异化为缺乏感情的机器人。家里的妻子呢,则成为被家务活压榨的保姆,与丈夫缺少交流独守空房的怨妇,家庭成为荒芜的沙漠,满是空虚。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是适合生活的社会吗?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版三十而已,女人什么时候能活得不像个女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的人,应该活出自我,而不是成为机器。

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妻子们思秋期产生的原因:比如原生家庭、童年阴影、性的不和谐等等,但重要的是应该如何面对,如何改变。

一点思考:

四十年过后,女性经济越来越独立,但妻子们的思秋并没有消失,女性依旧被女人的身份束缚着,她们进入了新的思秋期。在社会性别根深蒂固的环境里,女性被“活得像个女人”的脚镣捆绑着,要实现真正的独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评论